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三年制度创新成果162项 其中21项全国首创
9月7日,安徽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商务厅厅长、省自贸办主任方旭,合肥市人民政府市长罗云峰,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志,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马军通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建设情况,并回答提问。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郑明武主持发布会。
方旭介绍,三年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切实履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触发了制度、开放、产业、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五大领域的深层次“变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初步实现了国家赋予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创新案例,提前两年基本完成112项试点任务;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0.1%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进出口、33%的实际使用外资、4%的新增市场主体、7%的税收,高地效应加快彰显,有力有效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内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开放通道更加畅通,金融支持更加有力。今年1-7月,自贸试验区实现出口849.2亿元、同比增长18.5%,安徽自贸试验区带动全省出口总量和增幅均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九。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自贸试验区内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率先开展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创新,全国首创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深化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产业化经费投资超过8000万元,带动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近20亿元,孵化企业170家。
近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主导产业需求,围绕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推出76项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汽车“首位产业”,着力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等未来产业。设立总规模18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题基金,积极探索“以投带引”的招商引资模式。建设国内首个量子计算芯片联合实验室,落户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华东应用创新中心、全球首个汽车数字化涂料色彩实验室,数据显示,全球10%笔记本电脑、全国20%的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出口、全国65%智能语音产值都来自安徽自贸试验区。
安徽自贸试验区正成为营商新高地,通过开展行政审批‘极简化’试点,试验区可以做到同类事项平均承诺办理时限全国最短。通过流程优化、制度创新,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在自贸区落地,用一份“信用报告”代替多张上市“合规证明”,全国首创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探索推出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等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的全流程改革措施,“一照通”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以上。
方旭表示,下一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聚力建设“七个强省”,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更好发挥引领安徽省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
来源: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