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创新之问”,交出“宿州答卷”|连续四领跑全省,宿州外贸何以逆势上扬?

发布日期:2025-09-05 17:20 编辑:商务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 字号:【  

在安徽爱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大豆秸秆经过加工,化身远销海外的优质户外地板和墙板。“过去专注内销,如今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负责人话语中透着自豪,“20多人的外贸团队常年驻海外拓展业务,这是我们‘走出去’的底气。”

爱乐新材料的转型,是宿州市外贸逆势上扬的生动缩影。今年1至7月,该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实现4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3%,增幅位居全省首位,且连续4个月保持全省领跑态势,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32.8和22.2个百分点。在外需承压、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宿州外贸为何能交出如此亮眼的答卷?

专班机制“保驾护航”

“订单履约率如何?物流成本有变化吗?”每个星期,宿州市稳外贸工作专班的工作人员都会与重点外贸企业交流,这样的“周监测”已经成为工作常态。

“专班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及时抓住了关税政策窗口期。”萧县康得利油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公司产品通过欧盟ISCC等认证,常年远销美、英、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此前受关税政策影响,企业出口一度面临压力。专班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推送中美经贸会谈政策解读,指导企业调整市场策略,加快订单消化。

 

萧县康得利油脂科技有限公司厂区。 记者 何雪峰 摄

今年以来,宿州市成立了稳外贸工作专班,建立“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机制,实时跟踪外贸运行动态,做好形势分析研判,加强涉外政策协同,引导康得利油脂、实慕家居、安成橡塑等对美贸易企业充分利用中美经贸高层前三轮的会谈结果,抢抓关税落地窗口期,强化在手订单消化,能早尽早,能出尽出,对美贸易总体好于预期。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外贸发展的“土壤”。宿州市商务、外事、海关、税务、外汇、金融等部门,定期召开外向型企业座谈会,常态化开展走访帮扶,积极宣传国家、省、市等各级稳外贸政策和便利化举措,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知晓率和满意度。聚焦“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持续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外资外贸企业机制。

该市纺织服装出口龙头企业新林集团就是受益者之一。“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进出口额4048万美元,全年预计进出口额7300万美元。”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企业在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设分公司和新建海外工厂,境外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

在全球贸易格局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宿州市主动创新外贸服务模式,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金融助力”的三维联动机制,为外贸企业提供覆盖全周期、涵盖各方面、贯穿全链条的支持。当地常态化举办“金融护航皖企出海”暨信保小微客户服务节等活动,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外贸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企业从‘不敢出海’到‘敢于出海’,再到‘善于出海’,做企业最坚实的后盾。”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市紧盯外贸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已累计为超过400家次外贸企业提供服务,协调解决了企业在参展、融资等方面的20余个诉求,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际动力,进一步稳定了外贸企业的发展预期,增强了他们的发展信心。

挖潜培优“强筋壮骨”

在宿州经开区安徽中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内,各式消杀产品琳琅满目。“公司客户遍布全球,去年外贸产值1100万美元。”公司负责人孔俊介绍,在政府引导下,该公司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拥有13项填补行业空白的专利技术,产品远销墨西哥、俄罗斯、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宿州市深入开展外贸挖潜专项行动,全面摸排全市潜力企业现状,逐一建立台账,制定针对性举措,动态跟进孵化。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024万美元。经摸排,2025年有进出口潜力的企业40余家,同时部分2024年挖潜的企业也在持续发力,预计实现进出口额超1亿美元,其中,巨仁光伏已实现进口超千万美元。

外贸结构的优化,折射出宿州市产业升级的轨迹。针对传统优势产品,该市支持企业开展深加工、精加工,研发高附加值衍生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加速提质。

 

安徽朔源农业节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记者 何雪峰 摄

在位于宿徐现代产业园的安徽朔源农业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给指针式喷灌机打包。“我们的产品不仅能大幅节省人工,节水率还超过40%。”公司副总经理杨宁介绍,在埇桥区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加速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将主攻方向由生产卷盘式喷灌机转为研发、生产指针式、平移式大型灌溉设备和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满足海外市场需求。“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我们的节水灌溉机械已走进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田间地头。”杨宁说。

紧扣产业发展规划,宿州市着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外贸发展的“筋骨”愈发强健。位于宿马园区的巨魔电器主营吸尘器、洗地机、机器人扫地机等,今年7月正式投产,当月便实现产值1000万元,出口近百万美元,出口占比约90%。

今年1至7月,宿州市机电产品出口6.0亿元,同比增长62.9%;纺织服装出口8.7亿元,同比增长41.6%;家具及其零件出口4.3亿元,同比增长2.7%;木及其制品出口3.2亿元,同比增长15.5%。

进口端同样亮点频现。宿州市鼓励本地企业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借助“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土产业竞争力,进口实现较快增长。今年1至7月,该市进口持续放量,进口额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6%。其中农产品进口4.4亿元,增长219.1%;煤及褐煤进口0.8亿元;新增纸浆进口0.5亿元。皖神生物科技等企业今年抢抓中泰贸易合作机遇,规划发展自营进口,上半年实现进口1682万美元,同比增长63%。

“进口先进技术、关键设备,最终是为了壮大本土产业。”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联动,全市外贸韧性持续增强。

多维发力“破局拓路”

“参加国际展会就像演员登台,次数多了,观众自然记得你。更何况我们的产品质量好,有底气接受全世界的检验。”宿州市东大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的比喻里藏着企业的“出海”心得。

该公司主营美式风格的实木多层地板、环保型实木多层胶合板等,契合海外家居市场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该公司每年多频次参加境外专业展会,增加了曝光度,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实绩出口1304万美元,同比增长66%。

今年以来,宿州市组织76家次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43场次,足迹遍布10多个国家和地区,意向成交额超5500万美元。该市还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境外专利申请。今年以来,全市已有逾80家企业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和境外专利申请,有力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品牌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该市鼓励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基础上,多元开拓新市场,减少对单一贸易市场的依赖。今年1至7月,全市对欧盟进出口增长22.9%;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79.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长69.7%。

 

砀山县数字果园。 记者 何雪峰 摄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外贸增长插上了新的翅膀。眼下,砀山的特色水果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等线上平台,成功打入20多个国家的市场。今年以来,宿州市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推动阿尔法跨境电商产业园与砀山县水果加工企业、宿马园区智能家电企业、萧县宠物用品企业等开展多轮对接,促进各方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同时,组织传统外贸企业与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助力更多地方特色优势产品通过线上渠道走向世界。“目前,我们在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都建立了独立的运营仓,接下来计划逐步拓展欧美市场。”阿尔法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说。

宿州市聚焦业态创新,加快培育新质动能,坚持以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支持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今年1至7月,全市跨境电商摸排交易额实现9270万元。

“外贸增幅连续领跑,是产业、政策、市场协同发力的结果。”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外贸挖潜,在主体培育、市场开拓、业态创新、环境优化上再加力,推动外贸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跨越,为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贡献宿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