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企业500强六项榜单简析

发布日期:2022-09-08 12:56 编辑:商务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宿州市商务局 阅读: 字号:【  

2022年9月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简称中国企联)向社会发布“2022中国企业500强”“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 “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六项榜单(点击查看榜单)。各项榜单特点及分析简要如下。

▎2022中国企业500强

1.营收规模迈上百万亿级台阶

202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实现较高速度增长,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2.48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2.65万亿元,增长14.08%;资产总额为372.53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加了28.95万亿元,增长8.43%;入围门槛连续20年提高,2022中国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已经提升至446.25亿元,比上年提高了53.89亿元,增长为13.74%。这是中国企业500强自发布以来入围门槛绝对值提高最多的一年。

千亿俱乐部加快扩容,万亿级企业首次突破10家。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数量增至244家,占比接近50%,净增22家;有12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了1万亿元,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平安、中国农业银行8家原万亿级企业外,中国中化、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人寿4家企业成为万亿级企业新成员。

2.盈利水平总体改善

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4.46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9.63%;收入利润率为4.36%,比上年500强下降了0.1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0%,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02个百分点;净资产利润率为9.03%,比上年500强提高了0.06个百分点。

企业亏损面略有扩大,煤炭、地产、化学原料、航空运输是亏损多发领域。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为33家,亏损面为6.6%,较上年500强扩大1.0个百分点,33家企业合计亏损额为1591.73亿元,亏损金额较上年500强增加183.95%。

党的十八大以来,非银企业的盈利水平整体上波动提升,商业银行呈现下降态势,非银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盈利差距有所缩小,但依旧显著低于商业银行。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非银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分别为2.99%、8.42%,分别比商业银行低17.88个百分点和1.94个百分点。

3.创新实力不断积累

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增长。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1.45万亿元,与上年500强相比,增加了1408.20亿元,增长了10.78%;占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51.95%,大企业创新地位不断凸显。研发强度提升至1.81%,迎来五连升并创下新高。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研发投入上持续保持领先,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4.16%,航空航天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14.08%;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为7.02%。

专利数量持续增加。2022中国企业500强共持有各类有效专利166.80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21.94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7.29万件,比上年500强增加7.83万件。发明专利数量占比为40.34%。

参与标准制定继续保持活跃,国内标准数持续增加。2022中国企业500强累计共参与标准制定74939项,比上年500强增加了5989项,其中参与国内标准制定69600项。

4.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中国企业500强的行业结构,在疫后经济复苏中持续调整。2022中国企业500强中,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分别增加6家和4家,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动力和储能电池业、多元化投资业均增加3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业分别增加2家。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复苏较好,公路运输、物流及供应链、综合商贸分别增加2家。

部分行业依然承受较大发展压力。住宅地产业受冲击最大,入围企业数量48家,相比上年减少8家,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减少;净利润加快下滑,增速为-13.34%,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也是净利润增速连续第四年大幅下降。部分零售领域也受到较大影响,汽车摩托车零售业、家电及电子产品零售业均净减少3家。

5.国际地位稳步提高

中国企业500强规模增长快于美国500强,规模总额已经与美国500强基本相当。2022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规模相当于美国500强的97.74%;资产总额相当于美国500强的106.46%,已连续两年超过美国500强。入围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数量增至133家,居于第一位。营业收入方面,中国内地企业有16家排名全球行业首位,12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二位,14家排名全球行业第三位。位居全球行业前三的中国内地企业为42家,位居全球行业前五的中国内地企业为58家。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1.规模大幅增长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47.11万亿元,同比增长17.07%,增速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值。资产总额达到47.65万亿元,增速为7.49%。入围门槛大幅跃升,达到147.78亿元,较上年增加36.87亿元,增幅达到33.26%,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幅都创出历史新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3.38万亿元增长到47.11万亿元,翻了一番;入围门槛从70.6亿元增加到147.78亿元,提高了77.18亿元。

2.净利润高速增长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47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47%;净资产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分别为11.30%和3.12%,较上年分别增加1.06和0.19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实现净利润从0.52万亿元增长到1.47万亿元,增长1.76倍。营业收入利润率从2.23%提高到3.12%,提高0.89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从9.36%提高到11.30%,提高1.94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持续改善态势。

3.创新成效显著

企业研发投入继续增加。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研发费用1.0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8.76%;研发强度为2.37%,较上年微增0.07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规模增长了1.47倍,研发强度增加了0.5个百分点。

专利及发明专利数快速增加。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共有专利130.45万项,较2013年增加102.6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57.49项,较2013年增加49.98项。

制造业龙头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2022专利数前10位企业共持有56.89万个专利,占比43.61%。发明专利数量前10位企业共持有发明专利32.53万个,占比56.58%。

4.重化工行业仍是重要组成部分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重化工行业以绝对优势力压其他行业,其中行业营业收入总规模前5位中,重化工行业占据4席,分别为: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一般有色、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行业净利润总额前5位中,重化工行业占据3席,分别为黑色冶金、石化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

此外,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分别位居行业营业收入排名和行业净利润排名的第3位和第5位。

5.海外市场逆势扩张

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304家企业海外营业收入总额为6.0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9.6%。275家企业海外资产规模总额为5.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9.62%,高于总资产增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总额从2.81万亿元增长到6.04万亿元,增长了1.15倍;海外资产大量积累,增长了1.69倍。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1.规模较大幅度增长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8.15万亿元,增长率达10.47%,过去两年平均增速为7.94%;资产总额达到322.55万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8.01%。企业迈向千亿级规模步伐趋缓,过去三年只增加了1家。此外,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收总额连续7年超过制造业500强,但人均劳动生产率与制造业500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从20.48万亿元增长到48.15万亿元,增长了1.35倍,复合增长率为9.97%;入围门槛从24.16亿元增长到69.09亿元,提高了44.9亿元;资产总额从124.22万亿元增长到322.55万亿元,增长了1.6倍,复合增长率为11.19%。

2.净利润保持增长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3.15万亿元,相比上年微增2.85%。平均收入利润率为6.55%,与上年相比下降0.48个百分点。服务业500强企业经济效益水平在不同行业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金融业、互联网服务和房地产获利较为丰厚,受疫情影响,医疗零售及服务业获利水平大幅提高。剔除金融业对服务业500强净利润高贡献的影响,非金融服务业500强企业的平均收入利润率在3%-4%,并呈现波浪式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所实现的净利润从1.55万亿元增长至3.15万亿元,增长了1.03倍,复合增长率达到8.22%。资产利用效率总体上有走低态势,2013—2022年间,平均总资产利润率、平均净资产利润率和平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下降了0.27个百分点、4.49个百分点、0.0161次/年。

3.行业结构继续优化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入围43家,已经跃居仅次于商业银行(44家)和住宅地产(44)的第三大行业,但企业规模有待提高,相关企业面临做大做强的双重任务。数字产业化企业快速发展,相关企业入围33家,有力支撑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的批发贸易、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入围数量的持续走低,从275家下降到193家,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物流及供应链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快速崛起,从59家攀升至150家,服务业500强企业所在行业分布明显分化,整体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4.不同区域各具优势

服务业大企业集中分布于少数区域的特征依旧显著,江、浙、闽地区的服务业企业快速崛起,北上广传统三强地区被打破。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广东75家、江苏53家、北京50家、浙江49家和福建40家,合计入围企业数量267家。比较而言,江、浙、闽地区企业更具活力,北上广传统三强更具规模优势,北上广三地入围企业在服务业500强中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5.55%、14.31%、8.45%,合计68.31%,实力犹显。

5.不同所有制企业齐发力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入围257家和243家,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万亿元和13.83万亿元,分别获得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2万亿元和0.83万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入围数量从215家增长到257家,增加了42家。在入围数量上与国有企业不断追平的同时,民营企业的营收额和利润额与国有企业差距也不断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平均营收规模差异从3.4倍,缩小至2.35倍;净利润差异从6.62倍,缩小至2.51倍。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不同领域中齐发力,共发展。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入围数量具有绝对优势,提供基础保障服务;民营企业则在此之上,围绕消费端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围绕生产端的支撑服务、连接服务和牵引性服务大展身手。

6.并购整合保持活跃

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有116家企业发生了1183次并购,单个企业并购次数达到10.20次,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房地产和医药流通企业是近几年并购的主力,在地方“两类”公司大力度推进产业整合的背景下,地方投资和运营平台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地方公共服务企业。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及跨国指数

1.主要国际化指标全面改善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总额为107510亿元、海外营业收入为77904亿元、海外员工总数为1249095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6.63 %、26.66%、5.41%。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门槛为134.96亿元,比上年提高25.57亿元,提高了23.38%。

2.跨国指数稳步提高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为15.59%,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52个百分点。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海外资产占比、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海外员工占比分别为17.06 %、19.65%、10.05%,与上年相比海外资产占比、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海外员工占比分别提高了0.54、0.55、0.47个百分点。

3.发达地区占多数,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覆盖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占36%,广东、山东各占10%,浙江占9%,上海占8%,江苏占5%,安徽、云南占3%,福建、河南、河北、湖南、新疆各占2%。湖北、江西、辽宁、陕西、甘肃、宁夏各占1%。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中,民营企业37家,国有企业63家,民营公司比上年增加4家,当前民营大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

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中,有色冶炼及制品9家,土木工程及建筑7家,黑色冶金、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6家,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电力生产、多元化投资各5家,家用电器制造4家。

4.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有了明显提升。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达到15.59%,比2013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跨国指数提升了1.61个百分点。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的海外资产占比、海外营业收入占比、海外员工占比分别为17.06 %、19. 65%、10.05%,与2013中国跨国公司相比,海外资产占比、海外员工占比分别提高了2.45、4.98个百分点,海外营业收入占下降了2.60个百分点。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总额、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总数有较大提高。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总额、海外营业收入、海外员工总数分别为107510亿元、77904亿元、1249095人,与2013中国跨国公司相比,分别增加了139.61 %、62.99%、100.11%;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门槛为134.96亿元,比2013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门槛提高了120.05亿元。

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入围世界跨国公司100大、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跨国公司100大的公司数量大幅增加。依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出版的《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公布的2022世界跨国公司100大、2021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跨国公司100大,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分别有10家、42家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数9年时间分别增加了8家、30家;2022中国跨国公司100大中分别有5家、22家企业的跨国指数达到2022世界跨国公司100大、2021发展中国家与地区跨国公司100大的平均跨国指数,达到企业数9年时间分别增加了4家、15家。

▎2022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

1.战新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2022中国战新企业强入围门槛为307.49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01.04亿元;入围企业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9.3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2.50%,增速提高9.04个百分点。

23家企业战新业务收入超过千亿元,较上年增加8家。这23家企业战新业务收入总计达到5.04万亿元,占比54.00%,超过一半,头部效应明显。

2.经营效益低速增长

2022中国战新企业100强共实现战新业务利润7670.63亿元(指按战新业务归口统计的营业利润),较上年增长3.41%;平均收入利润率为8.22%,较上年100强下降2.57个百分点,但仍明显高于全部业务6.63%的利润率水平。

3.国有、民营企业各占半壁江山

2022中国战新企业100强中国有、民营企业各为50家。国有企业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5.04万亿元,占比54.02%,其中有13家企业战新业务收入超千亿元;50家民营企业共实现战新业务收入4.29万亿元,占比45.98%,其中有10家企业战新业务收入超千亿元。

国有、民营在企业经营效率方面表现各有优势。入围国有企业战新业务平均收入利润率为8.98%,人均实现战新业务收入234.55万元,人均实现战新业务利润21.07万元;入围民营企业战新业务平均收入利润率为7.32%,人均实现战新业务收入376.35万元,人均实现战新业务利润27.56万元。

4.企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效果明显

2022中国战新企业100强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主要战新业务的企业有24家入围,入围企业数量排名第一,其中有5家企业实现收入超千亿元;以新材料产业作为主要战新业务的企业有21家入围,入围企业数量排名第二,其中有5家企业实现收入超千亿元;以新能源产业作为主要战新业务的企业有18家入围,入围企业数量排名第三,其中有3家企业实现收入超千亿元;以相关服务业作为主要战新业务的企业共有14家入围,入围企业数排名第四;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主要战新业务的企业共有11家入围,入围企业数排名第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入围企业数量分别为5家、3家、3家、1家。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

1.重视研发投入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的总研发费用为10014.36亿元,相比上年增加了14.69%,占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总研发费用的80%以上;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4.89%,相比于上年提高了1.74个百分点。

2.创新成果丰硕

2022年创新百强企业共计拥有有效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135.12万件、61.05万件,其中有效专利占中国企业500强有效专利的81.01%,是全国有效专利的主要持有者。

3.盈利水平高

2022年创新百强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9.58%,比上年提高了2.48个百分点。收入利润率居前5位的公司分别是: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31.98%、龙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84%、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3.71%、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3.13%、华峰集团有限公司21.87%。

4.区域分布不均衡、行业差异明显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覆盖了20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且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北京占26%,广东占18%,浙江占9%,山东、江苏和上海分别占8%、7%和6%,安徽和湖北各占4%,湖南占3%,福建、河南、四川和新疆各占2%,河北、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天津各占1%。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覆盖了33个行业,其中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占比13%,通信设备制造占比10%,土木工程建筑占比8%,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占比7%,药品制造、黑色冶金和家用电器制造占比各6%,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占比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占比4%,半导体、集成电路及面板制造、多元化投资、工业机械及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各占比3%,其他行业企业较少。

“2022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是在2022中国企业500强、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022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基础上,按照入围门槛为发明专利数100件以上、研发强度0.5%以上、营业收入200亿元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同时依据企业申报的研发费用、研发投入强度、拥有发明专利数、拥有专利数、收入利润率等数据,利用功效系数法计算得到各指标评价值,加权得到各企业综合评价得分值,最后按分值高低排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