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农千畴秀 精耕细作绘“丰”景

发布日期:2025-04-02 16:50 编辑:商务局站点管理员 来源:拂晓报 阅读: 字号:【  

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总体目标,以深化农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为方向,以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为工作重点,聚焦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链、优农“四良两优”六大工程,紧抓粮食油料产能提升,组织开展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切实增强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

精准施策“保”粮安

在宿州市的广袤田野上,一场以粮油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核心的农业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大型自走式喷雾机田间作业。特约摄影 张成伍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宿州市主要粮油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科学分析制约全市小麦、大豆、玉米单产水平提升的原因,分析单产提升的关键要素,明确关键技术路径和技术模式,稳面积、提单产、优链接、增效益,打牢粮油作物单产水平稳步提升基础,切实落实落细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稳步提升粮食产量。

加强科研合作,推进农业技术融合创新。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交流,充分整合前沿科技力量,通过筛选良种、良法、良药,强化技艺融合,努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装备的融合发展,统筹抓好“土、肥、水、药、机”等各项田管技术的落实到位,确保“耕、种、管、收”全环节发力,有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

深化部门协作,确保农业生产精准高效。加强与气象、统计、农业企业等单位的沟通交流,确保及时掌握农业气象、数据统计、农业生产以及农资准备等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的田管意见,全面保障粮食旱涝保收,切实提升我市粮食产量,确保农业生产高效稳定。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吨半田’行动,深入谋划粮食生产项目,扎实开展省市县三级指挥田、精耕细作示范点、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和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创建,加强科技攻关,加快技术集成推广,带动玉米、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服务下沉“零距离”

为抓好春季麦田管理,把牢夏粮生产主动权,2月初,市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针对小麦苗情,发布《2025年宿州市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提醒广大农户因地制宜、因苗施策,及早落实小麦田间肥水管理技术措施,全力抓好春季田管工作,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遭受早春冻害的麦田不会将全部分蘖冻死,还有小麦蘖芽可以分蘖成穗。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加强肥水管理,同时每亩地增施8至10公斤尿素,这样就可以解决叶尖受冻的问题。”2月11日,在埇桥区大泽乡镇皖顺家庭农场的麦田里,镇农业农村中心负责人一边查看小麦苗情和土壤墒情,一边给受冻的麦田“把脉问诊”。

这是农技专家在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技专家开展一系列田管技术指导活动,积极制定发布技术指导意见,成立包县包片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区组织,乡镇落实,省、市、县、镇四级联动,在关键农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分区域、分作物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示范展示播种、施药、收获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模式和组织方式。各县区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指导,切实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试验示范“探”新路

“玉米新品种‘中农大201’实收面积3.28亩,鲜籽粒重3590公斤,含水量23.54%,按照标准籽粒含水量14%折算,实收亩产为880公斤。”2024年10月14日上午,在埇桥区农科所试验基地,测产组专家宣读测产结果。此次测产,对实施“吨半田”行动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悉,自2023年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在宿州市成立以来,根据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总体部署,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各项要求,优选实施主体开展高产创建试点,协同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及时组织土肥、植保、栽培、科研院所等行业专家线上、线下多次会商,播种前开展技术攻关研讨,在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等各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宿州市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意见,完成中国农大多个玉米品种高产创建试验播种,后期安排专人负责,加强田间管理,做好试验记录和总结,积极探索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我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在四县一区开展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高产栽培、精耕细作等多项试验示范,严格落实大豆、玉米、小麦整建制推进项目工作。通过试验示范、项目推进,为科学指导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效提高种植水平、优化集成技术模式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各项试验示范工作,强化基地建设,研讨分析集成更多更优的新技术、新品种,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新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邵子育 通讯员 窦乐